从30只到30万只的美味传承 │大方县“对江土鸡”品牌成长之路

“鲜嫩好吃、细腻入味,很有特色,一定能火。”8月7日,来自重庆的游客周先生在试吃了两片卤鸡肉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决定买了两只带走,作为给家人的美味佳肴。他赞不绝口的卤鸡肉,其原料来自王静多年来培育的“对江土鸡”品种。

640-1045

喔喔喔……喔喔喔……喔喔喔……走进位于大方县对江镇金星社区的静东养殖场,远远就听见公鸡清脆响亮的鸣叫,因昨晚下过雨,空气中弥漫的泥土味和草木的清香显得更加浓。林下散养的对江土鸡在阳光下悠然自得,时而啄食地面上的玉米粒,时而在土里找找虫子,时而在树荫下嬉戏,仿佛是这片土地的精灵。

1999年,王静27岁,第一次接触生鸡养殖,那个时候,他还只是一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靠着竹筐挑起小鸡苗,奔波于乡场之间。

640-1046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静逐渐掌握了养殖的技巧,2001年,他开始尝试育苗,养殖肉鸡。后来,他的养殖场逐渐有了规模,但始终觉得缺少一种独特的标识。

2013年,王静回到老家对江镇金星社区,发现这里的土鸡品质依然优良,正是他从小接触和了解的家乡特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土鸡养殖缺乏规模与品牌,至今只有部分村民零星散养。经过深思熟虑,他心想:“如果能够实现规模化养殖,是否能提升市场竞争力?”于是,他决定打造“对江土鸡”品牌,将前期赚得的所有资金全部投入到对江土鸡的培育与推广中。

起初,为了培育出地道的对江土鸡,他挨家挨户收集挑选正宗的当地土鸡来培养,经过两年的努力,买设备、建孵化室、观察室等花光了积蓄。

 

640-1047

“要不然,咱们还是养肉鸡吧,别再折腾了。”妻子李德香在一旁劝说道,她知道,王静的坚持意味着家庭的经济压力和不确定的未来。然而,王静却坚定地摇了摇头:“现以后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只有绿色的、健康的食品,才是未来养殖的正确方向。”

经过6年的坚持与探索,2019年,王静终于掌握了对江土鸡的培育技术,规模不断扩大。

如今,王静养殖的对江土鸡从最初的30只发展到30万只,实现年综合销售额500余万元,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10个养殖合作社600余农户发展,解决6名劳动力稳定就业,养殖场已成为当地的一张产业名片。

“我记得那时候,每天都要观察鸡的生长情况,记录每一只鸡的变化。这里的鸡,都是在林下散养的,完全不喂饲料,吃的都是自然的玉米和麦麸等。”聊到过去,王静仿佛又回到了那些无数个忙碌的日子,眼中闪烁着对养殖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640-1048

“都像‘野鸡’一样,太难抓,我们还是晚上再抓吧,明早你再来运。”养殖员王道傻一边忙着和客户电话沟通,一边和王静打着招呼。他的手上沾满了泥土,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拿了好几年了,品种好,养出来不愁卖。”四川的客户林奎每月固定来基地拿鸡苗,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他与王静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深知对江土鸡的市场潜力。

在王静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群众和大户开始参与到对江土鸡的养殖中。只要是在他这里拿的鸡苗,出栏时一律保价回购。这种模式不仅让养殖户们放心,也使得对江土鸡的品牌逐渐打响。

 

640-1049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静的养殖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现在,他自己也研发了以对江土鸡为原料的卤味。“有点小贵,但是比那些二十多块钱一只的吃起来要放心。”每天前来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大家先尝后买。

“你看,它们多么自在。”王静指着那些在草地上嬉戏的土鸡,眼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李德香点点头,心中涌起一阵感动。她知道,这不仅仅是对江土鸡的成功,更是王静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近年来,对江镇鼓励和扶持农民发展特色生态养殖,不仅协助提供技术指导,还为养殖户提供了相关政策支持,帮助他们改善养殖设施和提高养殖技术。在政府的引导下,涌现出王静这样的养殖大户,越来越多的群众也加入养殖行列,形成了一个相对良好的产业链。

 

640-1050

岁月如梭,转眼间,王静的养殖事业已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继续努力,争取把对江土鸡的品牌做大做强。”王静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在向这片土地宣告着他的决心。他相信,只要坚持与创新,定能让对江土鸡在更大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来源:微信公众号“魅力对江”(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动态

2023年8月1日

大方县举办2023年大方避暑旅游季推介暨火把狂欢夜活动

2023年大方避暑旅游季推介暨火把狂欢夜活动(大方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7月23日,大方县以“古彝圣地·激情大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