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县老屯乡:“稻+”开辟致富新“稻”路
秋风起,稻花香。近日,走进台江县老屯乡,道路两旁的稻谷金灿饱满,放眼望去,犹如“金黄的地毯”徐徐舒卷,与远处的青山蓝天形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丰收画卷。
老屯乡是台江县的水稻主产区之一,清澈秀美的巴拉河穿乡而过,不仅连起了皆蒿、长滩、榕山三个传统农业村寨,也连起了这里的万亩良田。
“采用新的种植方法后,村民都反映水稻长势更好,稻鱼也更肥美了。”正带领群众开田放水的皆蒿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林介绍。
今年初,皆蒿村为改变以往群众种稻扦插密度低、稻鱼饲养缺乏管理等习惯,决定在村内推广科学的“稻鱼综合种养”模式,通过向群众普及科学种植技术,按宽行32厘米、窄行24厘米、株距20厘米的标准种植水稻,不仅促使水稻获取更充足的光照,更为稻田里的鱼儿提供了舒适的生长环境,推动稻鱼健康共生。
“我们按照1:9的比例划分了鱼池和稻田,并配以帆布、供氧、供水、供电等设施设备,发展高密度养鱼。”榕山村村党支部书记、翁懂沟“稻+设施化辅助养鱼”基地负责人姜山东介绍,与传统的下挖鱼沟不同,“稻+”设施化辅助养鱼不仅不会破坏土壤层,还能减少水体污染,让水田持续保持肥沃。
此外,鱼类的排泄物还能“变废为宝”,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养分,不仅减少了水稻肥料的施入费用,长出来的水稻还更为绿色健康,促进水稻“减肥增效”。
对于成熟的稻谷及稻花鱼,则会按“党支部+合作社+公司”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方式,统购统销至县、乡乡村振兴公司,解决以往农产品销路难寻等问题。
今年以来,为提高农田亩产效益,促进稳粮增效、农民增收,老屯乡按“五优模式”(优种、优法、优机、优企、优品)及“六化标准”(立体化、设施化、机械化、数字化、绿色化、品牌化),在辖区内全面推广“稻+”模式,因地制宜开发出“稻+鱼”“稻+菜”“稻油轮作”等农业产业模式,推动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助力乡村振兴。
“秋收后,我们还会统一育苗并向群众免费发放,鼓励百姓种植油菜,让冬闲田变身致富田。”老屯乡党委书记梁鲁慧介绍,发展“稻油轮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进“一田多收”,还能在来年春季开发以长滩500亩油菜坝区为中心、辐射周边村寨的“花海约拍”项目,吸引游客到村踏青打卡,促进乡内农旅进一步融合发展,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户增收。
据悉,老屯乡水稻平均亩产可达650公斤、稻花鱼45公斤,户均可增收2100-3000元。
通讯员 启来 杨颖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钱仕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