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非遗“活起来”?贵州毕节这样“炫”
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来看贵州毕节这场活动!6月11日,毕节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七星关同心公园广场落下帷幕。
在两天时间里,非遗展示、非遗展演、非遗体验、非遗购物等沉浸式体验活动,让人们了解非遗、体验非遗,共享非遗大餐,见证毕节市非遗保护传承成果。
在毕节同心公园广场,多个非遗项目精彩亮相
活动以“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在为期2天的活动中,大方漆器、铃铛舞等17项国家和省级非遗项目将在现场集中展示。
在非遗展演环节中,彝族莫轰合奏、苗族喊歌、彝族铃铛舞及撮泰吉、化屋苗族多声部民歌等一系列非遗项目先后登台展演,向人们展示毕节市非遗项目的风采与保护成果。
具有毕节地域特色及代表性的非遗节目,引观众点赞
如蕴含苗族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喊歌》,表达了苗族传统的民族精神、审美趣味及音乐智慧;集芦笙吹奏、舞蹈表演、杂技艺术于一体的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则将苗族迁徙的艰辛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个具有毕节地域特色及代表性的非遗节目,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的点赞喝彩。
彝族莫轰合奏
期间,还相继举行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大赛、非遗培训、非遗节目大比拼、非遗展示体验、非遗进校园等活动。更有毕节汤圆、豆干、威宁乌撒烤茶等非遗美食及沙陶、制茶、刺绣、蜡染、剪纸、少数民族服装、漆器等传统美食和非遗项目供市民游客体验。
非遗文化展示等沉浸式体验活动,让人们了解非遗、体验非遗
毕节历史与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民间蕴藏着大量原生态传统文化资源。截至目前,全市共有8个项目进入国家级非遗名录,73个项目进入省级非遗名录。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精美的漆器制品、古老神秘的彝族“撮泰吉”、民俗风情浓郁的剪纸技艺等,构筑起非遗文化灿烂的百花园,相互碰撞,交织融合,璀璨绽放,讲述着毕节这方水土的前世今生。
从“养在深闺”到“春色满园”,从“初显特色”到“品牌打造”,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毕节非遗深刻诠释着非遗保护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生动实践。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已成为展示毕节市非遗保护成果的重要平台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地方的文化责任。毕节历史与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民间蕴藏着大量原生态传统文化资源。”毕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舒英表示,毕节历史与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民间蕴藏着大量原生态传统文化资源,毕节将不遗余力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众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