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岩古茶文化
知道太极二字,是《易经》上看到的两尾明暗鱼形头尾互错卷曲而成的圆形八卦图,又叫太极图。据说其中暗藏古人的玄学大智,神奇而奥妙,能悟透者则有大成。我等凡人,穷透“灵力”,也难略知一二。而“太极”作为地名却“平易近人”,它是七星关区亮岩镇的一个村的名字,据说得名也是因为一条S形的小河流过村子,包围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八卦图形,所以就叫太极村。我是看过照片的,像,很像!虽说少了鱼眼,大自然的造化已经足够惊奇。
这个地名据说很早的,至少可以追溯到清朝年间。近几年,太极村这个名,因为发现这里有不少的野生古茶树,又火了起来,这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呵护和一批热衷于古茶保护与开发的有心人,“太极古茶”老树逢春了!
名字早就如雷贯耳了,之前到过亮岩几次,都错过了这个村。不止一次,心里想过要去看一下的。机会终于在五月底的一个周末到来,好友徐渠相邀,又有几位老友凑兴,说走就走。
亮岩这地方是有文化底蕴的,历史上这里曾经繁华。记得那座突兀的小山上,有远近闻名的石棺材古迹,还并存着四五座庙宇。
庙宇中玉皇阁最为旺盛,还有一座名为“猪神庙”的,我孤陋寡闻,在其他地方未曾见过。问当地上年纪的长者,他们也不知猪神何神,只是在年节的时候,人们为祈求六畜兴旺而敬奉着猪神。想起曾有十二生肖神之说,分别为鼠是艺术之神,牛是勤劳之神,虎是财富之神,兔是自然之神,龙是神秘之神,蛇是美丽之神,马是力量之神,羊是内心之神,猴是智慧之神,鸡是运气之神,狗是忠义之神,猪是健康之神。此说给每个生肖之神都赋予了吉祥喻义,好是很好,我没有查到可靠的来源,属于姑妄听之那类,所以认真不得。
关于石棺材,年代久远的原因,传说也有了各种版本,乃至于曾经埋葬在里面的传说的主人公,是吃斋念佛的和尚还是拂尘轻弄的道士,都已经模棱两可了。在识文不多的村民看来,和尚和道士也不就是一回事吗?何必那么严格区别呢。同行的友人有几位没看过这个古迹,于是大家一起去,现在上山的路修好了,山上的寺庙也进行了维修,杂草丛中的石棺材还是原来的样子。这次了解到的传说版本:那和尚或者道士圆寂或羽化后,徒弟给他穿了小衣葬入石棺,俗体异化为龙,掩体处未能在七七四十九天后长出鳞甲。这鸡不叫狗不吠的四十九天后,好心的亮岩人知晓了这个奇异事件,帮助灵龙克服困难下到了阴河。之后,那肯定是顺河到了江海进了龙宫了。很好的一个结局,亮岩人以包容的胸怀成就了神话,让石棺材的故事得到了圆满。
丰富石棺传说的认知,也算此行的一个意外收获。
亮岩的得名也因石棺所在的这座山,侧面是一道笔陡的白岩,太阳落山的时候,阳光在白岩头上碰撞得金光四溅,晃人眼目,所以就叫亮岩。
不久前显长先生发了亮岩一图,上有摩崖石刻,中部横额为“龙山佳胜”,左右分别竖刻四字联“白崖秋色”“丹壑春姿”,落款为“西牧山人书”。并作了说明,大意为明朝年间状元杨慎曾经途经这里住宿白崖驿,留下这些珍贵的手迹,当地乡民将其镌刻于上。还特意说明这事《贵州通志》《大定府志》《毕节县志》均有记载。显长读书多,研学功底扎实,他的所说自然不会有虚。但看他发来的摩崖字迹,除落款还不错外,正文只觉得有些功力,却是章法难辨,不像一个大家笔法。这次到来,正好亲临辨识学习一下。我们辗转绕到山下,又爬上一栋废弃的三层楼房的房顶,正好面对着这个摩崖石刻。好家伙!终于看了个明白,这些字个个拙中透巧,很有意韵。
可能显长的照片是远距离拍来的,看不真切。
初到太极,缘分却是不浅,居然巧遇了多年的老友清培。清培加入了太极古茶保护开发的队伍,入行不过一二年,凭他的好学与悟性,俨然已是茶道中人,目睹他的沏茶功夫,品尝他的茶,了得!他居然会了这一手,可谓“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太极古茶,他亦了如指掌,他的介绍就是一个专家。人缘与茶缘皆齐,几位老友亦多日未遇,兴致甚佳。
到太极自然要拜访古茶树。
茶树较为集中的片区,离乡政府比较远。清培领我们看较近的一些古茶树。先是镇政府侧面的一处山坡地里,胳膊那么粗的一株茶树,据说有800年的树龄,那应该是宋朝就有的树了。看到我们有些疑惑的眼光,清培说你们别不信,这都是专家鉴定过的。据说邻省云南某地山区也有古茶树,地方村民就是为了弄清他们的古茶树的数龄,把树子砍了,运到相关机构去鉴定,鉴别下来是千年的古茶树,可是树毁了,不能再生,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我们见到的另一棵古茶树,根部有大碗口那么大,当地人说,这是千年古茶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一派繁荣景象,一点都看不出老态龙钟的状态。同行的摄影师们从不同的角度给这棵古茶树拍照,他们的认真劲似乎要照出古茶树的千年证据来,每根根径,每个树皮皱褶,甚至每个痼疾,都想一点不落的拍下来。
我和清培到古茶树旁的寨子里走走,等待他们。李正全老人的百年老屋让人眼前一亮,到院坝里,老人就热情招呼起来:请坐请坐,吃茶吃茶。我们坐下,老人不一会就端上茶来。年轻的外出了,自家有几棵古茶树,茶是这位年已耄耋的老人自己采来,自己炒制的。看着老人敏捷的动作,真不敢相信他的年龄,就像看着那棵古茶树时我们的疑惑。古树与老人,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老人及这里的村民们,世代与古茶树相生共衍,人爱着茶,茶滋养着人。这是怎样的一种和谐呀!我默想。
慢品这茶,淡淡的炒煳味和清香,略有涩味;待二开,色渐浓,涩味退,清香中透出点糯米香来,爽!三开四开,五开……茶味仍然未减多少,回味仍是绵缠悠长。
这太极古茶,一饮即有深刻记忆。一二月过去了,现在想来,那味还似乎口内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