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品牌核心价值的元素及延伸

发布时间:2020-12-28

“多彩贵州”品牌价值研究与品牌“十二五”发展报告中,“多彩贵州”的核心价值被认为是“原生态”。报告中说:

“原生态文化”是一个新概念,源于20世纪中期全球化时代人类对于自然生态和人类精神危机的反思与自省。20世纪末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全球性保护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世界遗产”名录与保护运动使“原生态文化”正式成为具有国际普遍意义的概念。经过官方的、商业的、学术的讨论与运作,“原生态文化”已成为了一个时尚和具有前沿性的学术和市场话语。被广泛运用于以下方面:

“文化保护区”和“民族文化村落保护”。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2006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歌赛首次设立“原生态组”,使参赛选手演唱的民族民间歌曲单列为一种歌类,于是“原生态”成为民族民间歌曲的指称。

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使用“原生态”概念来表述民族民间舞蹈

始于云南省舞蹈家杨丽萍的舞剧《云南印象》。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原生态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业

已成为全球化语境中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保护的过程中追求

以它的“原真性”为目标,并以原汁原味来指称它,从而在这个层面

上也构造和使用了“原生态文化”的概念。

民族民间的传统性物品、工艺、行为方式的泛称。

“文化生态学”的研究。

★哲学的原生性研究。

目前对于“原生态文化”的定义,在学术理论界尚存在很多争

议。具有共识性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时间上的“源初性”,就是文化的一种初始的、质朴的、更贴近艺术源头的文化状态,是一种古老的生活场景。其二,空间(地域)上的“原生态”,就是某一族群自我对特定环境的选择与适应所建构的文化形态,呈显的是本地的“原风貌”、“原景物”,强调文化的自然生态性。其三,方式上的“原形式”,就是某一族群依据环境建构本民族或族群文化的方式,是一种“原创”的文化,是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土”形式,而不是模仿外来文化的“洋”手法。

 

“多彩贵州”品牌的价值延伸

依据“原生态”的几种基本语义和技术魅力,“多彩贵州”品牌首先需要确立“原元素”和“原形态”,根据《“多彩贵州”品牌价值研究与品牌“十二五”发展报告》所提供的三类资源,即自然及气候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总汇,笔者以此为基础,试图整合和延伸出以下几个方面和方向的模式趋向:

1、UN品牌示范。以UNESCO品牌为龙头,主要以荔波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人与生物圈”(MAB)为代表的自然生态模式,将旅游、休闲、体验、研修、学习融为一体。开展全国性的青少年夏令营,在核心区外围的缓冲区及服务区。这基本上是世界遗产地及重要博物馆的传习基地的通用方式。同时,可以在核心区与缓冲区之间建立观察(监测)站,监测生态在大众旅游活动中的变化情况。

2、使用新口号。建立民族生态示范区(点),比如将“游客就是上帝”谬论改为“生态才是上帝!”提升游客(特别是中国游客)的公民和公德意识,率先创立游客旅游活动自我教育的新模式。

3、立知识产权。将民族地区的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比如知识产权的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在我国民族地区的各类遗产保护,特别是法律保护方面尤其薄弱。率先设立贵州民族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的试验性机构,测定民族性非遗知识产权的保护情况。某种意义上说,知识产权亦即品牌。

4、建洞穴酒店。贵州具有各类溶洞、洞穴资源,可大做文章。我国是世界上溶洞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可是在溶洞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方面非常滞后,比如洞穴酒店几乎为空白。可考虑建立有特色的类似酒店。事实上,世界上一直都有定期的,由权威机构评选和评定的洞穴星级酒店。

5、拓旅游线路。专门设计一条以民族风情体验、风俗了解、饮食品尝、野外活动等为一体的旅游线路,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观光”;将民族手工艺术技术传承作为游客学习的一部分。在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的基础上增加“体、习”,将游客亲身参与、研修、学习等活动注入其中。

6、返非遗原态。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侗族大歌返回到“原生性”、“自然性”的山洞(如溶洞)中展演。以笔者观,“侗”,侗族大歌的“和声”、“多声部”在发生学上与之有涉。

7、模拟夜郎国。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之言:“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夜郎国在贵州有多处遗址,可配合保护和利用。

8、创线路遗产。线路遗产为UNESCO文化遗产的一种类型,中国迄今尚无此类遗产。贵州是一个拥有多种资源、多元文化、多种文明、多个民族的省份,应该根据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战略、策略,并将其落到实处。

 

——摘自《“多彩贵州”品牌核心价值的元素及延伸